从智慧路口到自动驾驶,边缘智能体赋能数字交通发展

2022-04-01 15:44:19

    2022年第一季度,“全息/智慧路口”陆续有两个团体标准发布,尤其是《道路交叉路口交通信息全息采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发布后,相关证券机构还为此归类了“全息路口”概念股,将“全息路口”视为交通新基建的重要建设内容。据统计,从城市的交通大动脉到每一个街前巷尾,全国约30万个城市路口中,仅不到五分之一,大约5~6万个路口完成了智慧化改造,从交通秩序管理到服务于出行效率提升、交通组织优化,全面、精准的交通感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市场的潜力所在。


自业内正式提出智慧路口概念以来,已有多家企业发布了相关解决方案,这其中有传统ITS企业,也有互联网企业,当然也有ITS企业与IT巨头合作的案例,前者熟悉用户需求,后者能提供包括边缘计算在内的智能化设备,两者联合,基于场景提供优化算法,为路口交通秩序管理、信号配时优化等赋能,浪潮信息和博研智通联合推出的边缘智能体,也是这一合作模式下结出的硕果。

近日,在2022浪潮信息生态伙伴大会(简称IPF大会)上,围绕数字交通领域“四精”,即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浪潮信息边缘计算产品线总经理孙波和博研智通硬件产品总监李贞杰一起分享了目前边缘计算在智慧交通领域的落地及应用。


边缘+AI 打通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脉”

每个城市都有几个路网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易堵点,比如南宁北湖南路与衡阳东路路口,其早高峰往往是严重拥堵。但最近这半年来,高峰期的拥堵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是因为不久前南宁道路交通工程人员对该路口进行了智慧化改造:通过安装博研智通与浪潮信息联合研发的边缘智能体,路口感知设备所采集到的各类道路交通数据能够统一汇集到边缘智能体内,通过融合、解析AI算法,能够7X24小时全息感知各个方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道路建设等实时状态;同时调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实时数据,对信号灯进行秒级、周期级的自适应控制,提升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另外,即使遇到极端酷热、暴雨等天气,边缘智能体也能保持稳定运行。据了解,该边缘智能体既可以支持雷视一体机方案,也可支持雷视融合方案(复用已建设智能视频设备)。

李贞杰博士表示,根据试点运行后,进行智慧化改造后的路口高峰期平均排队长度缩短了26.3%,通行车流量提升9.6%,实时通行能力提升15%,排队长度缩短18%。

此外,边缘智能体也应用到了广州最繁华的一些城市路口,其不仅可以采集边缘端设备数据,也可将信号数据实时毫秒级输出给车辆,包括各个方向信号灯颜色、倒计时等数据;还可进行反向信号控制,实现“智慧的车+聪明的路”,即车路协同。

拥抱开放 共建边缘计算行业标准与生态

 从传统的“车看灯”到现在的“灯看车”,博研智通与浪潮信息联合研发的边缘智能体实现了智慧路口的全息感知、边缘计算与AI控制、云端统筹与决策等应用。但在智慧路口为交通出行安全与效率提升带来实际价值的背后,大家也看到了城市道路交通智慧化进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李贞杰博士表示,“目前,每个城市的交通信号管控优化面临感知设备种类多、接口协议不统一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10000+个城市路口使用了约46个不同品牌的信号机,不同信号机之间的通讯协议互不相同,数据也无法打通,各个路口、区域的信号灯无法统一管控和优化。”为此,博研智通基于自身核心的统一信控能力,将不同品牌信号协议数据打通,制定前端设备与中心应用技术标准,从而实现跨区域、跨地区的统一管理与优化。“未来是构建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云+边”相互协同,即统一信控平台与边缘智能体联动,实现“人-车-路、云-管-边-端”的全链路互联互通,将会推动智慧交通效率的大幅提升。”李贞杰博士补充道。

开放是推动新技术应用的基础,边缘智能体这款产品针对智慧路口场景,基于开放性、场景化的特点,兼容不同品牌信号机,可更好支撑各类路口的信号调控。面向未来更多边缘差异化场景,如车路协同、智慧高速、自动驾驶等,浪潮信息发布边缘计算模块化架构ECOM(Edge Computing Optional Module),可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研发,来解决边缘差异场景带来的严苛环境、多元算力、海量接入、智能管理等挑战。

随着云、AI、边缘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数据爆发式增长,智慧交通领域正在演化出各类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孙波表示,开放的ECOM架构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让边缘算力灵活扩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标准和参考。